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交流

“卓越课堂”反思

发布日期:2012-10-16 阅读:3107次

 

“卓越课堂”反思
 
对本校“卓越课堂”郎立红老师《议论文主体框架的快速搭建》课堂的认识:
一、设计的系统性
本课从设计来看,属于一个作文训练系列中的一部分。很显然,教学不仅仅针对每一堂课设计,更重要的是从宏观上整体上进行思考。
二、目标的明确性
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如何根据中心论点拆分分论点并准确表达。而且,明确告诉学生,考场作文的对象是两位阅卷教师,强化学习的方向。
三、教学的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的针对性非常强,要求学生在一分钟之内看完,其实很多学生没有来得及看清楚到底写了什么,这在直观上体验到了阅卷场的情况,只能看到结构,无法看到具体内容。
四、材料的丰富性
在授课中用到了非常多的材料,容量大,内容丰富,而且前后照应。
五、课堂的控制性
在授课中,郎老师有效地控制了课堂。比如,在要求学生自己写作提纲时,巡视一圈后,再次提出要求:“没有要求同学们写完整的作文,而是列三个分论点。”这说明,教师发现了学生对练习要求不明确,所以再次提出,这是对课堂的一种控制。
六、方法的可操作性
方法具体可操作,学生便于模仿。
    此外,郑碧清老师的《2013级高考作文复习策略》报告则警醒我们要对高考进行科学的解读,把握命题的规律,并且制定能够落实的策略。
   
对二外“卓越课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认识:
一、课堂目标的单一性
二、课堂活动的丰富性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四、课堂环节的渐进性
五、补充资料的多样性
总体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精神——学生主体与实践习得,同时呈现了语文新课改的大趋势——大容量的阅读、个性化的与规范化的书面表达。我们以后的教学要注重这些方面,才能跟上新课改的节奏。
 
 
                                                                                                     重庆广益中学语文教研组

重庆广益中学 版权所有(1894-2012) 校址: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文峰段78号

邮编:400065   联系电话:62627262,62466701   传真:02362627262

  渝ICP备09006278号  


重庆广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