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  广益新闻

广益中学第七届教育教学活动开放周引发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6-04-19 阅读:4249次

 核心提示

      “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然而,人们一直以来对“教什么”和“怎么教”关注较多,而对“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关注并不深。

      今年4月,重庆广益中学一场主题为“素养·课标·教材·学案四位一体”第七届教育教学活动开放周,让该校的实践探索直面于国内课程改革领域顶尖专家。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一次次智慧碰撞,一条条经验累积,一幕幕精彩瞬间,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回归素养与课标

从“教书”转向“教人”

      “迷信思想害人不浅哪!””愚昧真是害人害己。”政治公开课一开始,罗艳芳老师精心准备的视频引发学生感叹。

原来,这是一场主题为“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的公开课,罗老师通过一段“中年男子认为妻子被母亲诅咒而杀死母亲,最终愧疚自杀”的新闻视频引发大家思考。

      除了引人入胜的案例引入,课标解读这一环节也引起大家注意。通过课标讨论,大家得出本堂课应该解决的三个问题。课堂以三个问题为脉络,节奏紧凑,一气呵成。

     “这节公开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国家课标为依据,一改过去以教材为出发点、以考纲为目标的传统做法,增添了新内容,删减了内容。”罗老师说,比如之前要求提高眼力,弘扬主旋律等,此次课堂上大胆删减,教学效果反而更好了,因为学生们通过讨论,自己总结出来了。

       在课改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广益中学为何如此强调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教师为什么教、学生为什么学困扰着大家,探索步子始终不大。而国家对核心素养的说明,“犹如清晨的曙光,照亮了教育人前行的路”。

       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许安童老师亦有体会:“尽管课程标准提了十几年,但常常被大家忽略,不少教师只是从教材和复习材料出发,过于注重结果,忽视教学过程。”他形容说:“好像吃东西杂乱而且不健康导致胃溃疡一样。”

      一年前,一场“素养·课标·教材·学案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广益中学燎原。

      “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准绳,课程标准是教材的准绳,学科教材是学案的依据之一,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学校课程中心副主任何天权介绍,学校围绕核心素养开展课标解读,以“学科宣言”,教学目标的叙写为抓手,思考学科价值,并在叙写中体会除知识与技能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方法。

      学校语文组提出“弘扬国学精髓、传承经典诵读、熏陶学生性灵,提升教师发展”,历史组提出“让过去照亮未来,让人文充满情怀”……广益人用学科特有的精神和文化去打造学生的学科素养,用学科特有的魅力和美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这个新课标虽然尚未正式公布但改革之风已经扑面而来的信息时代,广益中学老师们正跃跃欲试地“感知正在生成的未来”。

重构教学方式

“教”为主转向“学”为主

      “我认为李白在人生失意时是以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面对,这种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离梦想更远。我们应学习鲁迅,去勇敢地面对而不是逃避……”吴新宇同学直面表达赢得大家喝彩。

      “我认为项羽的牺牲太过于悲壮,他不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我最欣赏的是范仲淹,他不论穷达、职位高低,始终怀揣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李白、鲁迅、范仲淹、项羽……学子们激情澎湃、指点江山。这是程曦老师《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上的一幕。

      “这节课重点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程老师说,为此她特意留时间让学生谈谈对“历史人物或小说主人公面对人生梦想求而不得时的看法”。她表示,语文老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课文的可思辨点,进而激发他们自主思辨,发表独立见解。只要学生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都应鼓励。

     “好的教学,是学生情感、思维、生命的全情参与的过程。”在学校看来,课堂教学一定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历经一年多“素养·课标·教材·学案四位一体”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越来越清晰,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由此带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可能不一样,因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老师李娟格外重视课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之前,已经让学生解读课标,并提出疑问。

“超乎自己的想象。”李娟老师说,孩子们不仅用树状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自己思考,而且提出课堂建议和思考。李老师通常会根据全班情况集中选择,进行重点诠释。课堂上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大家自然积极思考,兴趣高涨。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已经促使教师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总结提升。据了解,为了让老师得到更好地提升,学校还通过校本研修让不同的观念在碰撞中产生思想的火花与共鸣。

深化课程特色

掀起一场“自觉”创新

       4月13日,广益中学《诗韵南山》特色课程开讲。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薛新力教授从古典诗词流变谈到诗词中的特殊词语,以及诗词中的特殊句法。

      “驾言兮游,这句诗中‘言’字的理解是关键。”薛教授说,“‘言’一般为实词、名词或动词,但在诗经里,这个‘言’字其实是个连词,相当于而……”学生顿时恍然大悟。

      高二学生江山说:“这样的课堂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文学知识,了解到很多典故。我喜欢编导专业,教授对于1987年版红楼梦的讲解让我明白,一定要敬畏文化、熟悉文本、了解典故。”

《诗韵南山》特色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一个亮点。

      3年前,广益中学在区域整体推进课程领导力建设中结出硕果。学校立足课程文化,践行学校教育哲学,系统地构建了“学行课程”体系,形成了“益信、益品、益智、益行、益身”五大课程群,完成了学校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并丰富课程内容。

      如今,以“素养·课标·教材·学案四位一体”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是基于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一种校本探索与实践,是基于国家课程的第二次开发的尝试。

      在实践中,老师们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让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博物馆以及遗址都可以构成课程的素材。

      黄祖清老师在黄桷垭老街改造、涂山窑遗址考察等一系列成功经验上,如今又借助3D技术,让孩子们对黄桷垭老街进行设计,不仅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现实,从校园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收获成长,而且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理想家园”。

      如果说3年前的课程领导力建设是一场基于校长从上而下的引领,如今,借力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广益中学已有更多老师开始自觉投入这场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

\\"2016-04-19-01070.jpg"\\"2016-04-19-0108.jpg"

 

重庆广益中学 版权所有(1894-2012) 校址: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文峰段78号

邮编:400065   联系电话:62627262,62466701   传真:02362627262

  渝ICP备09006278号  


重庆广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