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百年广益

凝百年文化底蕴 铸人文教育品牌

发布日期:2012-03-13 阅读:12491次

——重庆市广益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一瞥

【核心提示】

南山之巅,文峰古塔,黄桷古道、森林广益。

    和着习习的清风走进广益中学,如同翻开一部百年教育史书;伴着琅琅的读书声阅读广益中学,犹如胜览一轴百年文化长卷。

    创办于1894年的广益中学,历经三个世纪的磨砺和洗礼。在115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践行杰出教育家、首届华人校长杨芳龄先生提出的“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校训,形成了“爱国爱校、治学严谨、尊师勤学、文明活泼”的优良传统。从这里走出了革命先烈辛亥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红岩英烈王朴,培养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和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冠盖名流济济,若璀璨群星……

    百年厚重的办学历史,已经成为广益中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挖掘、整理、提炼、丰富,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教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


【红色记忆】

校园升起重庆解放第一面五星红旗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山城人民没有忘记重庆解放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重庆市广益中学校。

    1949年11月下旬,南进的解放军与驻守重庆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11月29日凌晨,一部分国民党军突然进驻广益学校,挖战壕、筑工事,作垂死挣扎。当日下午5时,解放军神速地突进到广益学校,一场激烈的枪战打了整整一夜。

    30日凌晨5时,枪声停止了,在一声“解放啰”的欢呼声中,800余师生冲出阴暗潮湿的防空洞,以激动万分的心情迎来了重庆解放的第一个黎明。师生们见到了刚刚击溃国民党残兵的解放军,激情地与解放军握手、拥抱、致谢,秧歌扭起来,歌声满天飞,锣鼓震天响,整个校园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10点30分,全校师生整装之后,齐聚运动场,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开始了。在800多双目光的注视下,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上了校园高空,在凛冽的寒风中自由飘扬(这面五星红旗是教师家属偷偷缝制的)……这一刻,广益学校广场旗杆上曾经插过的英国国旗、民国国旗瞬间成为了历史。广益中学师生见证了这一刻,并永远铭记这一刻。

11月30日上午,重庆宣告解放。晚上,育才中学师生在抗战纪功碑(今解放碑)升起解放重庆的五星红旗。

【理念文化】

行远自迩 登高自卑

    重庆市广益中学校长章显林介绍,广益中学由英国伦敦基督教公谊会于1892年2月创办。1894年,经清川东道台批准为广益书院,1898年改称广益学堂。1904年,更名为广益中学。1928年,学校与英国伦敦基督教公谊会脱离关系,由国人杨芳龄接办任校长,改称重庆市私立广益中学校。

    1934年,杨芳龄校长总结办学42年的经验,为勉励师生业精于勤,努力进取,进一步推动广益发展,特取《礼记.中庸》中的“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作为校训。“迩”即近,“卑”即低。喻义从基础开始,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事业上,“行远”是积累、“登高”是成就,“行远”与“登高”体现了“积累”与“成就”的辨证关系;在做人上,“行远”即树立远大理想,“自迩”则要求脚踏实地;在做事上,“登高”即应有攀登事业和科学高峰的抱负,“自卑”即指必须具有万丈高楼从地起的务实精神。

    虽然经历了教会办学、私立中学、公办中学和文革后恢复和百年校庆后的振兴发展等不同历史阶段,但广益中学重视基础教育在人生发展中重要地位的指导思想始终未变。“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校训一直传承至今,经由下而上,自上而下多次讨论,并征求部分教育专家意见后,形成共识,将校训上升为办学理念。

    学校还强化了“一训三风”,即校训: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校风:文明、进取、求实、创新;教风:守德、树人、学高、严谨;学风:勤学、求真、多思、重行;确立了“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教书育人、团结协作”的教师发展目标和“做真人,志趣高远;求真知,学业精深;尚践行,成才报国”的学生培养目标。明确了“秉承传统、注重创新、突出特色、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和“爱国爱校、治学严谨、尊师勤学、文明活泼”的办学传统,建立起广益中学理念文化的核心体系。

    而今,从校门到教学楼到办公楼,师生们随处可见“一训三风”。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优雅的环境与“知校、爱校、兴校”的系列活动,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构成了广益中学人文教育的丰富内涵。

【名校友文化】

知校、爱校、兴校的动力和源泉

    2006年3月25日,广益中学1945级校友,原13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第8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锡铭,坐着轮椅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母校。在市、区领导和老师杨伯庸、同学李平渊的陪同下,他来到读书时的健身房;在广益亭旁又一次聆听铜钟鸣响;在修复后的老校门——石门前,与夫人、女儿合影留念;饱含热泪同老师、同学畅叙师生情和同窗情……

    “科学的大门,也是天堂的大门。”中科院院士、脑智科学家李朝义也回到母校,在给学弟学妹谈到科学实验时说:“当实验的进展如你所料,你就像一个预言家,拥有了左右它的力量;如果别有洞天,你就是一个处女地的开拓者,这就是科学甘之如饴的馈赠。”   

    广益中学百余年来,学运昌隆、文风鼎盛、师道弘扬、人才辈出。在“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一个多世纪的薪火相传,为国家培养了数万栋梁之才。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革命先烈辛亥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红岩英烈王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李锡铭,中科院院士、药理学家邹岗,中科院院士、脑智科学家李朝义,中科院院士、土壤学家赵其国,工程院院士、航天测控专家刘嘉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谭民化,巴黎大学教授谭雪梅,莫斯科大学教授谭傲霜,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队五夺金牌的总教练、新中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张筑生……政界要人有原北京市副市长陈介民,原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李天授,原成都市副市长陈祖湘,原南岸区区委书记曹均绵、区长胡庭吉、区人大主任李长禄,航天英雄杨利伟原所在师师政委李文福……文体精英有原世界五连冠中国女排教练邓若曾,钢琴王子李云笛的恩师、四川音乐学院教授但昭义……

    这些校友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物画卷,似群星璀璨。为此,学校把他们的事迹作为生动的教材,鞭策鼓舞学生勤奋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组织参观校史展览,举行校友报告会,编写校本教材、教唱校歌、主题班会、讲演比赛、知识抢答、征文评比、板报专栏等名校友文化建设活动,激发师生自豪感,以名校友为榜样,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成为培养师生“知校、爱校、兴校”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环境文化】

“除了广益中学就再没有第二个了”

    “今天的广益中学已经具备与北京的一些有名的中学相当的物质条件,但它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环境是独一无二的。我参观过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和匹兹堡大学,也多次去过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夫人当董事长的名牌小学。但是,没有看到过一个像广益这样风景优美的学校。能够使优美的自然环境与现代化教学条件相结合的学校,也许除了广益中学就再没有第二个了。”校友李庆梁对母校无与伦比的优美环境赞不绝口。

    森林覆盖率高达60%的广益中学,优美宜人的学习环境,已成为重庆校园中最突出的景致。学校座南山之巅,位古塔之下,傍黄桷古道,环抱在青山中,掩映在绿树里,空气清新,可眺渝中美景,使人心旷神怡。春来秋至时节,鸟鸣树梢,花香扑鼻。塔影、古道、松涛与琅琅读书声,演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

“校园亦花园”,益智、益情、益身心,是广益中学教育工作者对环境育人的最高追求。校园内的人文景观亦精雕细琢,巧妙天成。小桥流水、清波碧浪、回廊花架、灯饰典雅、古钟悠响、清雅宜学。既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又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沧桑古朴的民主走廊、庄严古老的石门,斑驳古旧的铜钟,形成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园林式的校园格局。   

近年来,区委、区府、区教委投入了大量资金,使古老的学校焕发出现代的风姿。按照重点中学标准,学校拥有一流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阅览室和理化生实验室等功能室及其辅助设备;并把西南地区最早的标准足球场改扩建为塑胶草坪运动场;多功能演播厅已在全市领先;公寓式的学生宿舍,设施齐全,安全,方便;建成了校园网,现代教育教学设备配置到教室,初步实现了设施设备的现代化。

    为构建教育审美场,今年,广益中学围绕“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办学理念,提炼出“百年史卷奠基人生,名校文化培育英才”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从校门门景至校门广场、上山梯道、途中平台、教学区、校史区、运动区、生活区等处,全面打造校园人文景观。力图展现百年广益充满诗情画境的教育史卷,挖掘蕴藏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和审美资源,为学校发展、学生成才,呈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校园精神。

【名师文化】

名师出高徒 师高弟子强

    在中国教育史上,杨芳龄校长率先聘请外籍教师教授英语,学生直接和外国人士对话的教学模式。广益中学历史上才华横溢的名师荟萃,新时期新睿名师的开拓进取,成为校园“万绿丛中最耀眼的红”。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了大批文化名人。杨芳龄校长聘请数学家何鲁、国学大师赖以庄、著名作家姚雪垠(《李自成》作者)、黄芝明(笔名碧野)、外籍英语教师文幼章(加拿大人,市11中创办人)、著名画家杨济川、佘雪曼、地理教授吴子龄等专家,组成了一支名师队伍。解放后,学校也拥有一支以一级教师彭忠伦、二级教师涂一高、周俊儒,三级教师数十人为代表的教师队伍。这些名师道德文化兼备、教书育人并重、言教身教结合,“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办学理念在学校得到了充分的演绎,中西文化在学校交流、碰撞、融入。当时的学生高中毕业,即可通读英文版《莎士比亚全集》,能流利地用英语对话,其英语水平大大高于其他中学。

    体育教师也是很强的,先后有黄浪平(曾是重庆市副市长邓恳的老师)、胡光英、马沛滋等名师执教。

    菁菁广益还有一位著名教育家——1944年至1945年的高中数学教师钱克仁。他认为:“学习到最后,不是比成绩,而是比做人。”虽然他的专业是数学,但他通晓文史,擅长英语,博学多才,治学严谨,后来由中学教师升为大学教授。他潜心研究数学史,为人类做出了贡献,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由于“师高弟子强”, 广益中学各个时期的毕业生大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建设名师文化,以名师的学识为榜样,以名师的人品为楷模,配合“三名工程”实施,铸师魂、炼师能、出骨干、有名师,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同时以课改为导向、教科研及学科建设为平台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益,让质量优异的教育教学为立校、兴校提供根本保证。

【中西文化】

友好、和谐、朋友般的学校

    广益中学是西南地区中西文化交流的发源地之一。由于学校开初由教会兴办,学校的英文名为“Fiends\\\"High School”(友好、和谐、朋友般的学校)。

    1905年,广益中学建成了西南第一个标准足球场,1907年组成了首支有球服、有球鞋的正规足球队,广益中学成为西南地区足球文化的发源地。1928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杨芳龄接任校长后,重视学校足球运动热情不减,广益中学足球队打遍山城中学无敌手。1933年,英法舰队水兵足球队慕名挑战,广益中学校队以7:0大胜英舰福康号足球队,为此,该舰将舰上的一铜钟赠送给学校纪念。

    杨芳龄将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思想带入广益,在学校实行了德、智、体、美、群“五育并举”的办学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中国男人还在梳小辫、女人缠小脚时,杨芳龄已经按照西方先进的教学设施要求,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图书室、运动场,购置发电机安装电灯、理化生实验仪器;仿照西方科学的课程设置,开设物理、化学、地理等“洋科学”课程;按照西方先进的教学要求,聘请外籍教师任教,中西文化交流得以充分开展。

    早在1928年,由于杰出的办学成绩,广益中学被刘湘授予“江巴学校之冠”。重庆成为抗战陪都期间,广益中学更是以其师资强、管理严、质量高、环境幽成为国民党政要子女入学的首选,如陈立夫之子、国民党元老邵立子之孙、空军司令周至柔之子、人称范傻儿的范邵增之三个儿女等等。蒋介石两度做客校长家,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亲书礼堂匾额“广信堂”,陈立夫为学校一幢新楼亲笔提名“广益堂”并曾客居于内。

    进入新世纪,广益中学中西文化交流进一步延续,学校与英国塞夫顿地区凤拜中学结成友好学校,双方实现了互访,在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的支持帮助下,在南岸区政府和区教委的领导下,学校师生与英国凤拜中学师生定期进行网上视频交流,使学校的办学更具前瞻性和开放性,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孜孜厚望】

现代“孟母”为子求学的教育宝地

    南岸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对百年名校广益中学校园文化的打造。9月8日,第25个教师节前夕,南岸区人民政府区长刘宝亚,率领南岸区各政府部门领导,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来到广益中学慰问全体教职员工。

    当刘宝亚区长得知,1949年重庆解放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是在广益中学升起、1933年广益中学校队以7:0大胜英舰福康号足球队时,对广益中学的百年校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兴致勃勃的观看了1907年“广益足球队”等老照片,拉响了象征百年广益的铜钟……

    “广益中学是一所环境优美、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刘宝亚指出,广益中学要彰显自己的特色,挖掘自己的文化,打造“园林校园”、“健康校园”、“科普实验基地”。

    接着,他旁征博引地说,“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孟子寻求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广益中学就应该是现代“孟母”为学子寻求的教育宝地。我们要用环境育人、理念育人、特色育人,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刘宝亚希望广益中学加大打造校园文化的力度,挖掘百年广益的文化底蕴,尽快将“民主走廊”和“杨芳龄故居”恢复原貌。他鼓励教师们,只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广益中学一定有更辉煌的明天。


 

重庆广益中学 版权所有(1894-2012) 校址: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文峰段78号

邮编:400065   联系电话:62627262,62466701   传真:02362627262

  渝ICP备09006278号  


重庆广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