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广益校庆 专家纵论百年教育
在重庆市广益中学即将迎来120年校庆之际,
广益中学始建于1894年,现有两个校区,是重庆市重点中学。百余年来,学校秉承“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百年校训,以“百年史卷奠基人生,名校文化培育英才”为文化理念,办学硕果累累,培养出数万人才,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1名,中科院、工程院、社科院院士5名。近年来,学校推行从学情出发而创设的“以学导学”课堂模式,实现差异教学,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重庆广益中学是重庆开埠后最早兴办的新式学校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就是百年重庆教育的缩影。”广益中学校长章显林说,举办此次论坛旨在总结百年名校的办学经验,发扬百年名校的优良传统,全面系统地梳理审视开埠后百余年重庆教育的发展历程,挖掘历史资源,服务当下教育,应对未来挑战。
论坛上,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富布赖特访问研究学者张瑾,就刘湘治渝时期重庆教育发展的研究进行了论述。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授赵心宪,也就“百年广益五育并举传统的形成及其意义”进行了主旨发言,并探讨了杨芳龄先生主校期间广益中学的办学性质、管理模式、教育理念以及“私立广益中学校训深广的中外文化内涵”等诸多问题。
莫裕全说,广益中学从最初的教会学校到私立学校到公立学校,从普通中学到联招学校到重点学校,这一历程,反映了广益人对教育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也彰显出南岸教育人的使命与责任。
莫裕全强调,当下的现代教育,学生、教师、校长是3个关键要素。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方面,学校要坚守塑造青少年的主阵地,坚持习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务实”8字箴言,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老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校长作为教育发展的领导者,则需将培养高尚师德放在首要位置,突出师德纪律、严格师德考核、加强师德监督,规范引领现代教育发展。
张瑾:建设需要人才 人才需要教育
“百年广益与百年重庆教育”学术论坛上,
张瑾说,在刘湘统治时期,重庆的教育事业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均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通过对这一时期重庆教育发展的诸多举措,对我们现代化教育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张瑾分析,刘湘入渝后,大量吸附和接纳城市地方精英和归国人才,推动重庆城市现代化步伐。其中最有力的措施就是发展教育,增加教育经费,退还所占校舍,提倡幼稚教育、普及小学教育、提倡义务教育,一系列的措施不仅让教育呈现出繁荣景象,也加快了重庆城市现代化步伐。这充分说明,建设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
张爱琳: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论坛上,重庆邮电大学教授张爱琳通过探讨杨芳龄的英语教育教学思想与实践,得出了校长是学校灵魂的结论。
张爱琳说,校长的教育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特色和质量。通过校友们的回忆就可以看出,杨芳龄时代的广益中学办学方向明确,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办学特色鲜明,即英语、足球和音乐,正因为如此,才有卓越的育人质量,不仅高中毕业生一般都能流利的用英语会话、写信、做翻译等,还曾有初中生用英语投稿上海评论报并被刊登。
“有了办学方向、办学特色,最重要的还需有教学思想和实践,在这点上,杨芳龄也值得我们现代的教育人学习。”张爱琳说,杨芳龄的英语教育教学思想很先进,他将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将语言形式的掌握融入内容的学习之中,教育与教学融汇一炉,这与当前外语教育界所重点关注的意义教学、内容教学、文化学习、人文熏陶等高度吻合。
莫裕全副区长在论坛上讲话
论坛现场
老校友在论坛分会场畅谈广益发展
参加论坛的领导、专家、校友在运动场合影
重庆广益中学 版权所有(1894-2012) 校址: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文峰段78号
邮编:400065 联系电话:62627262,62466701 传真:02362627262
渝ICP备090062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