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来,广益中学校友遍及海内外,办学硕果累累,培养出数万人才,辛亥革命烈士邹容、红岩英烈王朴、烈士刘洪堰、肖永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朝义、邹岗,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嘉兴,全国五一劳动模范谭民化和解放后我国第一个理学博士张筑生……这些令人尊敬的名人校友们,在广益的百年历史里,似璀璨群星,照耀着广益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向前。
学术论坛 专家校友探讨母校教育
9月20日上午,习习秋风轻抚位于南山之巅的重庆广益中学,将校园内的雾气吹散,一些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们从山下赶来。他们此行并不是登山,而是作为广益的老校友们,专程来听一堂在母校举办的“百年广益与百年重庆教育”的学术论坛。
当天的论坛,是广益中学迎接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论坛邀请了市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广益中学的知名校友齐聚一堂,认真总结开埠后百余年来重庆广益中学的办学经验,从中全面系统地梳理审视重庆教育的发展历程,挖掘历史资源,服务当下教育,应对未来挑战。
校友赵心宪,如今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授,他在论坛上,以广益中学的首任华人校长、教育家杨芳龄的“五育”教育,即“德智体美群”思想为主题探讨一些源头性问题,对当前培养专业性人才极具借鉴意义。此外,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薛新力和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爱琳等校友也纷纷围绕主题畅谈。
校友课程 名校友回母校授课
纵观广益百余年教育史,感恩教育在它的素质教育中占的比重不小。正是如此,怀有一颗颗感恩之心的名校友们不畏辛苦,发挥自身所长为母校贡献。在此基础上,广益搭建平台,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友课程,让名校友们反哺在校学子。
今年5月,中科院院士李朝义回到了母校广益,与学弟学妹们来了一场面对面交流。作为广益中学49级毕业生,如今,李朝义已成为我国“脑和意识研究”首席科学家。交流活动当天,他用几十幅珍贵的相片展示了上世纪的广益校园和自己传奇的一生,让学弟学妹们无不佩服这位学长的卓越才能,并享受了一次历史的穿越。
“科学的大门,也是天堂的大门。”李朝义在给学弟学妹谈到科学实验时说:“当实验的进展如你所料,你就像一个预言家,拥有了左右它的力量;如果别有洞天,你就是一个处女地的开拓者,这就是科学甘之如饴的馈赠。”
专家校友零距离免费讲课并非是第一次。早在2011年,这些在各行各业已成为标杆人物的校友们,便纷纷回到广益,为年轻的广益学子开设课程。校友课程定于每周三下午开讲,内容丰富,共开设有《重庆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交通与旅游》、《社会美学》、《现代礼仪》、《中西文化的家庭观》等17门课,涉及领域广泛,以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实践、创造能力,以及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打下了基础。目前,专家校友团队从最初的9名发展到了17名。
前不久,重庆医科大学教授、校友刘达伟回到广益,举办了“突发公共卫生案例分析”讲座。刘教授以11月发生的上海大火等案例,讲述了防范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重要性及举措,让同学们学到不少实用知识和技能。
“时值广益120周年校庆之际,借助这个机会,再回母校为学生上课,我感到骄傲,同时,也感受到了母校的温暖。”初65级校友潘良炽如今已是四川文理学院教授,他为学生们带来了《重庆抗战的地位和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常识》课程。一堂课下来,文史哲知识纵横交叉,让孩子们在中学的课堂里,感受到了大学课堂的氛围。潘良炽表示,作为具有历史积淀的百年名校,广益凭借专家人才济济的优势,今后一定会有更为长足的发展。
“校友专家的严谨性也给予了我们许多影响。”高一年级2班学生曾亚男说,他在听完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授赵心宪关于重庆历史文化名人研究的课后,专门到图书馆找出最新版重庆地图出来看,查阅相关历史书籍。“虽然是理科生,但我在听过赵老师讲授的历史课程后,发现历史也非常有趣,而一旦有兴趣了就学得特别主动。”
接下来,广益中学还将把校友专家课程进一步打造成为“校友讲堂”,邀请越来越多的老校友回到母校,结合自身情况,为学生开设特色的选修课程。
让专家级的校友授课团队与学校语文、历史、外语、生物等学科相配套,是基于广益的历史沿革和时代需要,也是广益本色的体现。校友专家课程也是学校迎接120周年校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家长还可以走进课堂,与校友、老师、学生共同体验课堂教学,分享课堂乐趣,收获知识的快乐。
重庆广益中学 版权所有(1894-2012) 校址: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文峰段78号
邮编:400065 联系电话:62627262,62466701 传真:02362627262
渝ICP备09006278号